迷题:存不下钱的人有什么特征,看看你中了几种?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困惑——每月工资到手,感觉也没买啥,但银行卡余额却一直告急!存钱越存越少,开销越花越多,钱都去哪儿了?是谁「偷走」我们的钱?!谁让这个世界变得消费无度?!在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里,调查记者雅克·佩雷蒂将向我们一一揭示那些消费主义的陷阱。01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不断重复购买商品的行为,是可以被人为控制的?20世纪20年代,制造商提出一种理念,并成为了当今消费经济的基础——「计划报废」。也就是通过故意设计容易坏的产品,人为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20世纪90年代初,在东柏林欧司朗电器公司的旧厂房,几页被遗忘的文件,揭露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惊人秘密。这里隐藏着一份曾签署于日内瓦的保密文件。1924年,世界上最大的几家电器公司秘密达成一项协议,通过联合缩短电灯泡的使用寿命,来迫使消费者重复购买——而这也是当今淘汰式消费策略的模板。在此之前,一个灯泡可以使用2500小时。这份协议签订后,灯泡的寿命被人为缩短为1000小时。随着时代的变迁,灯泡巨头们的协议已土崩瓦解。但是「计划报废」,却成为新兴商家们广泛使用的惯常手法。从洗衣机中极易损坏的加热元件、装有密封面板无法更换电池的电动牙刷,到设计出配备新型螺丝却因没有对应型号螺丝刀而无法拆机维修的手机……内置报废属性的商品,早已充斥市场。片中,主持人雅克·佩雷蒂前去采访柏林工业大学的一位教授,而后者揭示了打印机行业的秘密:墨盒的计划报废。打印机的墨盒会被内置一个计数器,通过设置页数上限,来自动锁定墨盒。它会计算墨盒打印的纸张数,一旦到达这个数值,便会提示你要更换墨盒了。而实际上,计数器可以被重新设置,通过重置,墨盒仍然可以继续工作。即便墨盒里还有足够的墨水,但不了解这一内幕的广大消费者,看到墨水量低的提示,就会立马更换新墨盒——这正是墨盒商家所希望的。02相比商品的计划淘汰,给消费者植入淘汰观念则是一种更为隐秘的消费操纵。在冷战时期的时代背景下,消费不再是一种必要行为,它成为了一种定义民主的方式——不是所有人都能自如购买商品,过上富裕的生活。作为消费者所拥有的选择权彰显了自身的优越性。消费,成为一种权力。而当市场饱和之后,如何继续卖出更多商品?时任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给出了一个方法,即改变人们的消费心理——制造用户的不满情绪。斯隆希望消费者每年都购买新汽车,就像买新鞋子或新衣服一样。他以某种方式,重新定义了商品淘汰。如果说,此前的计划淘汰是人为对商品进行改造而使商品不得不报废;那么,斯隆则是在消费者心中植入了淘汰理念,从而让消费者主动想要购买新物件。人们大量购买新的商品,不是因为它不可使用,而是因为它过时了。购买欲望的增加,造就了一次性消费主义的盛行。即便是一直以「绿色」标榜自己的IKEA宜家,在它们的市场营销策略中,也暗藏一次性文化的影子。面对宜家前高管约翰·斯特内博,主持人雅克·佩雷蒂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你觉得宜家是当今一次性消费文化的元凶吗?约翰·斯特内博坦诚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但他也同时辩解称,无论是沙发还是马克杯,都具备潮流的设计。而潮流的生命周期,是短暂的。03在消费市场上,有一类没有赚钱能力但具有消费能力的群体,并且在市场上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他们就是——儿童。但这类消费群体,也自带「障碍」。玩具制造商如何能够绕过并避开家长、老师和政府监管部门对儿童的保护,通过广告宣传去精准触达目标受众群体呢?一种非常重要的媒介,就是电视。直至2007年,一个普通的英国儿童每年会收看1万条电视广告。面向儿童的商品销售诀窍,就是创造一个卡通形象。如果成功的话,它会被用来销售数百种商品。从床上用品到饼干,从卡通玩偶到文具……这些商品的价格都会提高一半。在利用电视节目开拓儿童市场的过程中,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玩具制造商——孩之宝和美泰,成为了第一批从中获利的公司。他们想要以一种新的方式,利用电视销售玩具——「先创造玩具,再虚构故事」。首个也是最成功运用这一策略的玩具系列,就是变形金刚。在一趟3小时的车程里,在几位乘客异想天开的头脑风暴中,变形金刚的主角们诞生了。随之而来的,是编造出的《变形金刚》完整故事。不到两年时间,变形金刚系列玩具的销售额就达到了3亿美元。而它的批评者称,变形金刚系列动画完全是由动画片伪造的广告。针对这样的质疑,主持人雅克·佩雷蒂一针见血地向曾参与变形金刚设计的保罗·柯尼特提问。不仅是儿童。商家还在试图把成年人也变成儿童。如果能让成年人表现得和孩子一样,那么他们就能变成更好对付的买家。于是,商家们开始怂恿成年消费者放纵自己的童心。04这部《无节制消费的元凶》首播于2014。即便已经过去了十年,它对现在的社会还是具有很强的启发、借鉴作用。正如主持人在片中所说,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无节制消费的时代里,但这并不完全是因为我们被操纵了,这也是消费者自己做出的选择。无节制消费的时代,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共谋。这部纪录片并不是不鼓励消费,而是带来关于消费主义的一些思考,帮助我们擦亮双眼,让我们在消费的同时,能看见它背后的真相。我们赚钱,终归是为了更好地花钱。购买真正需要的商品,并且物尽其用,这也许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最优解。但现如今,打工人的苦痛生活中,偶尔的报复性消费已成了为数不多能带来释放快感的享受。至于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选择——是清醒的克制还是心甘情愿的沉沦,最终取决于你自己。正片观看来扫我无节制消费的元凶(3集 ×50分钟)Presented by稻来纪录片实验室撰文稻来君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络communications@labsdoc.com